老農的耕牛被人割了舌頭 包拯:把牛悄悄殺了 兇手自會前來投案
u3i3.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“老農的耕牛被人割了舌頭,包拯:把牛悄悄殺了,兇手自會前來投案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!
包拯,北宋名臣,中國家喻戶曉的著名人物,杰出的清官代表人物。包拯做官時鐵面無私、斷案如神、不避權貴、廉潔公正、立朝剛毅,被老百姓稱為“包青天”。《宋史·包拯傳》中這樣評價包拯“關節不到,有閻羅包老”,而小說《水滸傳》在開回中就將包拯神話,稱他是“文曲星”的化身。
包拯有一首明志詩,是他為官的座右銘,“清心為治本,直道是身謀。秀干終成棟,精鋼不作鉤。倉充鼠雀喜,草盡狐兔愁。史冊有遺訓,無貽來者羞。”在影視作品中,包拯善斷奇案,而且還能在地獄里審判鬼魂??蓺v史上的包拯,關于他斷案情況的記載寥寥無幾,目前能夠被人了解的,只有“牛舌案”而已。
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(1027年)考中進士,后被授予大理評事,出任建昌縣(今江西永修)知縣。由于父母老邁,包拯又是一個大孝子,他辭官回到家鄉贍養父母。幾年后,父母相繼去世,包拯一直在父母墓旁守喪。
宋仁宗景佑四年(1037年)春,包拯守喪期滿,在鄰居們的不斷勸說下進京聽調。不久,朝廷讓包拯去安徽天長知縣,官職很小,但包拯欣然接受。來到天長縣后,包拯天天走訪基層,做了很多實事,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。
一天,包拯正在處理政務,突然有個農夫哭著前來告狀,說是有人偷偷將他家的耕牛舌頭割了,請求包拯能捉拿兇手,以免自己受到懲罰。古代時期,耕牛是最重要的生產資料,地位很高。早在西周時期就有規定,“諸侯無故不殺牛”。北宋時期對耕牛的保護更嚴格,“諸故殺官私牛者,徒一年半……主自殺牛馬者徒一年。”
牛舌頭被割掉了,顯然這頭牛活不了。這可不是一個小案件,一般人根本不敢輕易這樣做,包拯認定這肯定仇家的報復。包拯告訴前來報案的農夫,“牛舌頭被割掉,牛必死。你回去把牛殺掉賣錢,但不要聲張,兇手很快將自投羅網。”朝夕網 www.fjyl.net.cn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農夫將信將疑,但縣太爺的話又不能不聽,于是照做了。沒過幾天,一個人鬼鬼祟祟來到縣衙告狀,說是有人偷偷殺了耕牛。包拯一拍驚堂木,怒斥道:“大膽狂徒,為何先割掉牛舌,又悄悄來告密殺牛?為何不如實招來!”在包拯的怒斥下,嫌疑人只好招供認罪,這就是“牛舌案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歷史上的包拯面部白凈,身材不高。反觀影視作品中包拯,他面如黑炭,這是一種善意的“抹黑”。包拯疾惡如仇,鐵面無私,而鐵是黑色。某種程度來說,這是老百姓對包拯的尊敬。
以上就是u3i3.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“老農的耕牛被人割了舌頭,包拯:把牛悄悄殺了,兇手自會前來投案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!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