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經(jīng)64卦 “張?zhí)鞄熂易濉眳s只傳承63代 是巧合 還是必然?
u3i3.com小編優(yōu)優(yōu)據(jù)網(wǎng)絡(luò)最新關(guān)于“易經(jīng)64卦,“張?zhí)鞄熂易濉眳s只傳承63代,是巧合,還是必然?”報道資料整理發(fā)布相關(guān)事件細節(jié)!
明朝末年,著名史學(xué)家張岱在《陶庵夢憶》中表示:“天下只有三家人家,山東孔家、江西張家、鳳陽朱家……”
因為當(dāng)時處于明朝時期,“鳳陽朱家”指的是朱明王朝。
“山東孔家”則是指孔子“衍圣公”一脈,由孔子的嫡系子孫一脈相承,到了明朝末年,衍圣公孔衍植是孔子的第64代孫。
上述兩家人家,“朱家”代表著朝廷,而“孔家”代表著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文化正統(tǒng),張岱口中的“江西張家”指的是誰呢?為何能夠和朱、孔兩家并列呢?
中國古代三大宗教,道教、儒教、佛教。其中,佛教是外來戶,而道教和儒教長期并列,在中國文化傳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張岱口中的“張家”,正是兩千多年中國道家正統(tǒng)、一脈相承的“張?zhí)鞄熂易濉薄?u>世界之最 www.fjyl.net.cn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張?zhí)鞄熂易逵绊懥酥袊?800年,在很長一段時間,人們把張家和孔家并稱為“南張北孔”。今天,筆者來和大家分享這一神秘的家族,以及它傳承到63代后的尷尬。
在此之前,筆者鄭重聲明,道教并非迷信思想,它也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,請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文時給予尊重。
一、123歲的張道陵西漢末年,開國功臣張良被后人稱為“謀圣”,張良助劉邦立下不世之功,然而,他不戀權(quán)位,癡迷于黃老之道。張良死后,他的后代也精通此道,代代相傳。到了西漢滅亡、劉秀建立東漢時,張良的第7世孫張大順是其祖先張良的鐵桿追隨者。張大順“好神仙之術(shù)”,他生下一個兒子,取名為“陵”,希望這個兒子能夠襲承先祖之志,登陵成仙。這個叫張陵的孩子,因為開辟了道家天師道,因此后人稱他為“張道陵”,又稱“張?zhí)鞄煛薄?/p>
張道陵幼年時,聰慧過人,7歲那年,他能把一部《道德經(jīng)》倒背如流。后來被舉家到太學(xué)讀書,張道陵在太學(xué)讀書萬卷,天文地理、河洛讖緯無所不通。當(dāng)年太學(xué)有一千多名學(xué)子,大家都鉆研儒家學(xué)問,張道陵卻嘆息儒家學(xué)問不能解決“生死”這個哲學(xué)問題,于是,張道陵決定放棄儒學(xué),改學(xué)黃老之道。
26歲那年,朝廷任命張道陵任江州令,江州,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重慶,那里多山川,張道陵常常到深山中思考人生,不久他辭官,專心修道。朝廷珍惜張道陵之才,漢章帝、漢和帝兩位帝王先后派人找到張道陵,想聘請他入朝為太傅,張道陵無意仕途,他只想游歷名山大川,訪道求仙。
后來,張道陵和他的幾位徒弟一起來到江西云錦山,云錦山風(fēng)景秀麗,是修道之所。相傳張道陵在云錦山盤桓數(shù)年,結(jié)廬而居,并且在此地?zé)挼ぁR驈埖懒甑佬g(shù)有成,云錦山經(jīng)常有龍虎出沒,因此云錦山被后人稱為龍虎山。這也是江西龍虎山是道家圣地的原因。(下圖為龍虎山天師府)
約在公元142年(漢順帝時期),張道陵聲稱他得到了太上老君下凡親傳,讓他為民間掃除妖魔,救護萬民,張道陵因此創(chuàng)立了道教,并尊老子為道教祖先,以“道”為最高信仰。張道陵創(chuàng)立的道教名為“正一盟威道”,又稱“天師道”。張道陵廣收門徒,在四川、陜西等地一度十分風(fēng)靡。因入教需要納五斗米,因此又稱“五斗米教”。當(dāng)時天師道按照區(qū)域,可劃分為24個教區(qū),規(guī)模非常龐大。
根據(jù)道教傳說,張?zhí)鞄熁畹搅?23歲羽化“成仙”,他臨終前,留下丹藥、斬邪二劍、“陽平治都功印”傳授給了他的長子張衡,并留遺命,張家子孫世代繼承他的衣缽。
二、天師家族,不媚朝堂張衡這個名字大家并不陌生,但是,張道陵的兒子張衡僅僅是第二代“天師”,和那個造地動儀的東漢天文學(xué)家張衡可不是同一個人。道家關(guān)于張衡的記載很少,第三代天師張魯卻是一位名人。
讀過《三國演義》的人都知道,當(dāng)年劉備要取益州,主要敵人有兩位,一是劉璋,二是張魯。張魯在《三國演義》中只是一個小角色,但在道教史上,卻不可忽略。當(dāng)年,張魯盤踞漢中,以政教合一的方式把漢中治理得民風(fēng)蔚然。
張魯治理漢中的方式非常奇特,他在治內(nèi)不舍管理,全部以教法來治理百姓。例如,教法規(guī)定:百姓如果犯錯,會被原諒三次。到第四次的時候,則會重罰。如果犯的是小過錯,則需要修一百步路來贖罪。
這種治理方式,和現(xiàn)在的“駕照扣分”有些類似,出人意料的是,張魯所治理的漢中,在東漢末年的亂世,猶如一片世外桃源。
公元215年,曹操在擊敗馬超之后,南下?lián)魯堲敚瑠Z取漢中。曹操深知張魯在百姓心中的分量,沒有殺張魯,反而封張魯為閬中侯,張魯因此遷居鄴城,這也促使了天師道在中原地區(qū)的發(fā)展。后來劉備殺掉夏侯淵,奪取漢中,張魯這個人物,似乎淡出了歷史。
兩晉南北朝時期,天下戰(zhàn)亂不休,為了避世,許多世家子弟選擇加入五斗米教,例如“書圣”王羲之就是其中之一。許多人都知道,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國發(fā)展的黃金時機,其實,在佛教發(fā)展的同時,道教也得到了極大的發(fā)展。
到了唐朝時期,因為天子姓李,尊老子(李耳)為祖先,而道教則尊老子為教祖,因此,道教得到了皇家的器重。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,第12代天師張恒先后得到了多次召見。
開元盛世期間,唐玄宗先后三次召見第15代天師張高,并允許張高在長安城設(shè)置祭壇,還免除了龍虎山周圍的賦稅。此后,幾乎歷代唐朝帝王都會召見當(dāng)時的“天師”,各有封賞。有了朝廷這個靠山,道教在唐朝蓬勃發(fā)展。
張?zhí)鞄熂易迥軌蜓永m(xù)1800多年,并不是靠搭上朝廷的東風(fēng)這么簡單,因為這個家族在傳承的過程中,有其獨有的風(fēng)骨。
宋朝是文治時代,也是道教發(fā)展的黃金時期,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在達成“澶淵之盟”后沉迷于道教。公元1015年,宋真宗幾次派人前往龍虎山,終于請來了第24代天師張正隨,并賜他“真靜先生”,從此之后,宋朝的歷代天師都被皇帝賜為“先生”。
宋仁宗在位時間較長,身為宋真宗之子,宋仁宗曾召見第25代天師張乾曜,問他如何才能飛升成仙?
張乾曜回答說:
此非可以輔政教也!陛下茍能還淳返樸,行以簡易,則天下和平矣……
意思是說,皇帝不應(yīng)該追求成仙,應(yīng)該無為而治,用最簡單的方法為百姓謀福,才是王道。
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一個奇才,此人除了當(dāng)皇帝不專業(yè),在書法、繪畫、詩詞都是翹楚,同時,宋徽宗還是一位虔誠的道教徒。宋徽宗曾派人請第30代天師張繼先,詢問如何長生不老?張繼先回答說:
此野人之事,非人主所宜嗜。但清凈無為,便可同符堯舜。
意思是說,求仙問道,是“野人”才追求的事情,皇帝有皇帝該干的事情。
從這里可以看出,張?zhí)鞄熂易逯阅軌騻鞒卸嗄辏怂麄兂缟械澜掏猓€因為他們家族有“不媚”的風(fēng)骨。他們不會為了討好帝王而失去自我。
三、南張北孔的背后宋徽宗曾向張繼先請教北宋的國運,張繼先說:
“赤馬紅羊之兆,請修德”。
意思是,在馬年和羊年將會有兇兆,應(yīng)該多修德積福。
公元1126年,金人南下,勢如破竹,宋徽宗緊急退位,讓兒子宋欽宗登基。這一年,也就是靖康元年,農(nóng)歷馬年。
第二年,金兵攻陷開封,北宋發(fā)生了著名的“靖康之恥”,宋徽宗、宋欽宗和宗室、后妃、大臣等幾千人被金人擄走,這一年,是靖康二年,也就是農(nóng)歷羊年。張繼先所謂的“赤馬紅羊之兆”全部應(yīng)驗。
靖康之恥發(fā)生之前,宋徽宗派人到龍虎山請張繼先入京,試圖讓他用“法術(shù)”破敵,張繼先拒絕無果,只得啟程。
豈不知,自古以來,一個國家的興亡,不能寄托于一個“方外之人”,張繼先被逼無奈,啟程赴京,遺憾的是,在金兵攻下開封那天(1月9日),他死在了半路上。
南宋時期,天師道亦得到朝廷的重視和封賞,南宋滅亡后,忽必烈召見第36代天師張宗演,任命他為“嗣漢天師”,從此,“天師”這個名號,除了是道教內(nèi)部的稱呼外,還成了朝廷冊封的官方稱謂。明朝建立后,朱元璋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帝王。朱元璋云:“朕乃天子,世間焉有天師?”于是,改天師為“真人”,并任命第42代天師張正常掌控天下道教事宜。
公元1506年,明武宗朱厚照登基,他在召見第48代天師張彥頨時問:
“卿之祖非神仙乎?朕聞神仙長在,今還可見,亦可學(xué)否?”
簡而言之,明武宗是問怎么才能成仙?
張彥頨的回答,和他的歷代祖先一樣,奉勸帝王放棄長生不老的春秋大夢,老老實實為百姓謀福才是正道。后來,嘉靖帝、萬歷帝都信奉道教,道教在明朝的地位日崇。
也就是從明朝開始,“江西張家”有了和“山東孔家”分庭抗禮的資本。所以,在本文開頭提到張岱才說天下有三家,分別是朱家、孔家和張家。因朱家是皇家,不能類比,所以張家和孔家并稱多年,時稱“南張北孔”。
其實,在“南張北孔”的背后,是中國古代文化發(fā)展的某一個形態(tài),同時,也是道家發(fā)展的一個新高度。
四、傳承的尷尬明末清初,順治帝入關(guān)后,決定學(xué)習(xí)漢人尊孔,在尊孔的同時,他也沒有為難道教,只是,滿人信奉喇嘛教,對道家多少有些疏遠。乾隆年間,朝廷甚至取消了道教天師入宮覲見的資格。直到道光年間,才恢復(fù)天師入宮,那是因為道光年間第57代天師張存義幫清廷祈雨成功。
公元1912年,溥儀退位,身在江西的張?zhí)鞄熂易鍥]有了朝廷給的“天師”封號護身,被江西都督李烈鈞取消了相關(guān)待遇。后來,袁世凱恢復(fù)帝制,曾短暫恢復(fù)龍虎山“天師”稱號。袁世凱病逝后,張?zhí)鞄熢僖淮伪槐毖笳溆觥?/p>
公元1924年,第62代天師張元旭病逝,他的長子張恩溥繼承了衣缽,是為第63代天師。
滄海桑田,1800年的張?zhí)鞄熂易澹錾狭藭r代的大變革。由于戰(zhàn)亂,張恩溥多年顛沛流離,1949年,蔣總統(tǒng)準(zhǔn)備前往臺灣,在臨行前,他特地交代,必須帶上3個重要的人物一起。這三個人分別是:
(一)孔子第77代孫,第31代“衍圣公”孔德成。
(二)第七世活佛章嘉呼圖克圖。
(三)第63代張?zhí)鞄煆埗麂摺?/p>
這三個人,被蔣總統(tǒng)稱為“價值萬金”,因為他們分別代表著儒教、喇嘛教和道教。
就這樣,第63代天師張恩溥被裹挾離開了大陸,來到了臺灣,在臺灣成立了“嗣漢天師府駐臺辦公處”。尷尬的是,張恩溥走的太急,把祖?zhèn)鞯氖铜t遺失在了路上,只剩下張道陵親傳的“陽平治都功印”還在身上。
隨著張恩溥年事已高,他開始培養(yǎng)下一代接班人。按照祖宗規(guī)定,天師之位一般由嫡長子繼承。于是,張恩溥早早開始培養(yǎng)他的長子張允賢。張恩溥每日教導(dǎo)張允賢道術(shù)。據(jù)說,這位叫張允賢的接班人極具天賦,然而,慧極必傷,1954年,張允賢因心臟病死在了張恩溥前面,白發(fā)人送黑發(fā)人的同時,意味著接班失敗。
張允賢去世后,張家人立即聯(lián)系張恩溥的次子,然而,對方對修道毫無興趣,一心想在大陸做一位科學(xué)家。無奈之下,張家人只得找到了張恩溥的堂侄張源先,1969年,張恩溥去世,兩年后,張源先宣布出任第64代天師。
只是,張源先的天師也沒這么好當(dāng)。后來,一位叫張美良的人自稱是張恩溥之子,并且他拿出了“陽平治都功印”,在眾人的驚呼之中,他宣布自己才是第64代天師。
同時出現(xiàn)兩個64代天師,一個是張恩溥的堂侄,一個是“親兒子”還有信物,到底哪個才是正朔?這個存在巨大爭議。
無獨有偶,正在二人相互攻擊時,一個叫張道禎的張姓旁支迅速舉行了繼任儀式,宣布自己才是第64代天師。
這下好了,原來是“二人轉(zhuǎn)”,現(xiàn)在變成了“三國演義”。三位天師都有自己的鐵桿支持者,而且都有信物,都對外宣稱自己的權(quán)威性。總之,第64代天師之爭,現(xiàn)在還在繼續(xù),到底誰是正統(tǒng),已經(jīng)說不清楚。
說來也玄妙,在易經(jīng)中,八卦可生64卦,而正統(tǒng)的張?zhí)鞄煟粋鞒械搅说?3代,冥冥之中注定不能圓滿,不知是天意,還是巧合。
五、筆者有話說在中國,道教歷史悠久,從先秦時期的“黃老學(xué)說”,到后來的天師道以及其他分支,道教文化早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里。漢朝的“文景之治”里有“黃老”的影子,中國的易學(xué)里也和道教相互交融,時至今日,中國的道教信徒仍有3萬多人,全國道觀兩千多座。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,道教對中華民族的影響不可忽略。
道教主張?zhí)烊撕弦弧o為而治,歸根結(jié)底,勸君王向善,維護百姓才是他們心中的“道”。
道教傳承約兩千年,張?zhí)鞄熂易逶谄渲衅鸬搅伺e足輕重的作用。然而,我們不必執(zhí)著于第64代張?zhí)鞄煹降资钦l,因為隨著宗教民族制度的改革,張?zhí)鞄熂易宓摹笆酪u制”被打破是遲早的事情,這是發(fā)展的必然。
相信,在我國宗教制度民主發(fā)展和改革的過程中,道教作為中國本土發(fā)源的宗教,它的發(fā)展,早已獲得新生。隨著社會主義的發(fā)展,道教也已再次融入時代主流,為祖國的和平統(tǒng)一,為世界的和諧發(fā)展作出了積極貢獻。
以上就是u3i3.com小編優(yōu)優(yōu)據(jù)網(wǎng)絡(luò)最新關(guān)于“易經(jīng)64卦,“張?zhí)鞄熂易濉眳s只傳承63代,是巧合,還是必然?”報道資料整理發(fā)布相關(guān)事件細節(jié)!本文系作者授權(quán)本站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