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類唯一馴化成功的昆蟲 中國人養了5000年
u3i3.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“人類唯一馴化成功的昆蟲,中國人養了5000年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!
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,馴化各種動物為我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,尤其是在農業生產領域,除了重要的家畜之外,人類還馴化了昆蟲。
蠶是人類唯一馴化成功的昆蟲,已經養了5000多年
這一點或許會顛覆人們的認知,然而生物學家已經能夠證明,蠶是目前人類唯一馴化成功的昆蟲,這在整個動物馴化史上也是一大創舉。
此前有研究表明,螞蟻能夠訓練蚜蟲產出香甜的蜜汁,“馴化”看似是一種從屬關系,其實是互利共贏的表現,螞蟻和蚜蟲是如此,人類和蠶也是如此。
相傳,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技術,為絲織品的出現提供了必要前提,不過這終歸是一個傳說。考古學界目前獲得的可靠線索表明,早在新石器時代,我國人類活動遺址中就有蠶繭和早期的絲織品了,加上一些文字提供的證據,我們可以推測中國人養蠶的歷史也有5000多年了。
一只蠶繭經過蒸煮和抽繭,能抽出1000多米的蠶絲世界之最 www.fjyl.net.cn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實際上,從野蠶到家蠶的演化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,人類在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相比之下,野蠶擁有飛行能力,而家蠶的主要精力都用來吐絲和結繭。不過,當時的中國人可能也沒有想到,有一天這小小的昆蟲能夠改變人類的命運。
從絲綢之路開始,中國的養蠶技術開始傳播,直到近代,精美的中國絲綢仍然是很多西方貴族追求的目標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,蠶絲也實現了角色的轉變,從而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。
根據科學家的研究,家蠶的種類繁多,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培育,從而得到不同狀態的蠶絲。在機器時代到來之前,傳統的養蠶繅絲技術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,而絲織品的品質同樣經得起時間的考驗,一個小小的蠶繭,能夠在經過蒸煮和抽繭后,抽出一千多米長的蠶絲。
蠶絲應用廣泛,被用于手術縫合和人造皮膚骨骼
到了今天,科學家利用更加先進的技術對蠶絲進行了分析,除了制作絲織品之外,蠶絲還被應用到了手術縫合、人造皮膚以及人造骨骼等方面。
研究表明,與普通的材料相比,蠶絲的機械強度高,其本身就是生物材料,所以相容性也高。如果未來條件合適的話,用蠶絲制作的很多物品也將廣泛使用,加上它們的可降解性,或許能夠減輕環境污染的問題。
不過,也有觀點認為,蠶絲的生產和絲織品制造的成本太高,反而不利于相關方面的推廣,尤其是飼養家蠶產生的碳排放,同樣不利于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,科技的雙面性由此可見。
因此,科學家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折中的方法,盡可能減少碳排放的同時,賦予蠶絲更多的功能,從而讓養蠶繅絲這種傳統的農業技術散發更多的活力。
我們很難想象,人類當初是獲得了怎樣的靈感,才能夠從小小的蠶繭中找到材料,又是怎樣的巧合,讓蠶這種生物不斷被馴化,這一切或許值得人們深入研究。
以上就是u3i3.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“人類唯一馴化成功的昆蟲,中國人養了5000年”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!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